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今年,工业互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副部长刘利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业互联网不仅能帮助制造企业提质增效,还有助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渗透,但要防止利用和炒作概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刘利华表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是这几年逐渐形成的,它不是新东西,它的定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完全统一,但大体上形成了共识,就是现代的信息技术在工业或者说在制造业里面的应用,两者相结合的一个产业,并且它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业态,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有利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和渗透。

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并提出分2025年、2035年和21世纪中叶“三步走”的目标。

此后,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去年5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全面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制造业关键业务环节的重点需求。

当年6月,工信部又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我国要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2018年12月,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公布;2019年1月,《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印发,提出到202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顶层设计,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窄带物联网已实现了县级以上地区的全覆盖,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改造基本完成。在标识解析体系方面,5大国家顶级节点、10个行业和区域的二级节点初步建立。国内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总数超过了50家。

但记者走访广东多家制造业企业时发现,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企业结合的效果尚未显现。

对此,刘利华表示,国家大体上把工业互联网分成三个层次,一个是从标识解析这个体系和基础网络,并正在逐渐完善,第二个就是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如何让它非常有效的切合实际需求,第三个就是安全。工业互联网本身就是在探索当中逐渐完善和改进的,要防止利用和炒作概念。

“现在的核心关键是应用平台要实用,要能够实实在在提高企业的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否则意义就不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可能初期不成熟,逐渐磨合改进后生产规模扩大了,产品的附加值逐渐提高,以抵消应用平台的成本。”刘利华说。

刘利华还表示,由于不同的行业生产过程差别很大,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多,但相对独立,每个产业内各自竞争。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二维码溯源、智能装备里的数据格式等等,操作系统要互相之间能够连通,就需要一些统一的网络协议,还有标准问题,都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