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各地正在掀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工业互联网内涵丰富,需全面认识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人工智能技术是其重要组成。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基石,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人工智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更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使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将逐步具备工况自感知、工艺自学习、装备自执行、系统自组织等能力。

工业互联网是全面连接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底座,“智联”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工业互联网利用泛在感知技术对多源设备、异构系统、运营环境等要素信息进行精准实时高效采集,构建基于“数据+算力+算法”的新型能力图谱,实现人、机、物和知识的智能化连接,支撑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从而形成科学决策、智能控制等关键能力。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制造业数字转型的途径,智能化是其基本内容。工业互联网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应用的服务体系,促进IT与OT融合应用,实现生产运营全过程数据贯通、生产资源全要素网络协同和生产活动全场景智能应用。从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践来看,无论是直接面向生产现场的柔性制造、生产过程优化、设备管理等,还是面向服务的供应链金融、远程运维等,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是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重要基础,是工业互联网的基本内容。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融通发展,需同步推进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也是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的主要内容。三者不断融合、叠加、迭代,相互促进,长期并存,不可割裂。

数字化是基础,强调信息应用的计算机化和全面数据化,实现企业运行全景的“感知”。企业的设计数据、质量数据、生产数据、经营数据、市场数据、供应商数据等,形成海量的工业大数据。数字化包括数据的采集、聚合、分析、应用和反馈等,目的是把正确的数据以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为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奠定基础。

网络化是载体,强调各生产要素的互联,实现人、机、物和知识的“连接”。通过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络、时间敏感网络、5G等,将人、机、物连接起来,解决工厂内部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互联互通等问题。同时,还要将工艺要求、运行流程、实践经验等工业知识模型化、模块化、软件化,将闭锁的、散落的、凌乱的工业知识整合汇聚起来,并通过优化配置和反复调用,不断提高生产力。

智能化是方向,强调通过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精准决策,实现对各类主体的“赋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工业技术的融合应用,增强制造业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的柔性、弹性、灵活性,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销售管理等全环节的智能协同。打通供应链、营销链和服务链,基于多源数据可视化地呈现工业运行的全图景和最优解,在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决策的价值转化过程中,逐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工业互联网将引发工业生产变革,工业智联网是个伪命题

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实践深耕阶段,正在重塑工业技术体系、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将引发工业生产变革。“智联”是工业互联网的基本特征,而“工业智联网”的提法值得商榷,根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工业智联网”,更谈不上是工业互联网的“升级”。

工业互联网将构建工业生产新体系。工业互联网将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全面互联,实现工业环境中的数据闭环,促进数据端到端的流通和集成,打破组织界限和信息孤岛。通过工业设备改造和工艺流程解构,建立物理现场与虚拟空间的映射关系,形成虚拟的工业全景和智能的知识图谱,帮助企业加速构建数据驱动、软件定义、虚实映射、智能主导的新型工业生产体系。

工业互联网将打造产业协同新生态。工业互联网通过跨企业、跨领域、跨产业的广泛互联互通,促进制造资源的在线化汇聚、平台化共享和智能化应用,实现云端协同、产业协同、跨界协同,将赋予产业全新的价值创造模式。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实现创新资源的集成和制造能力的共享,推动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此外,工业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利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开展资源有效配置、供需精准对接、线上线下互动、孵化创新衔接,支撑构建新型产业集群生态。

工业互联网将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工业互联网正在建构覆盖数据流动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和服务能力,将推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供应链金融、产能共享等新业态不断成熟。数据驱动的实时分析、智能优化和科学决策,将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SAP资深数字化专家 许永硕)